LOADING
媽媽不用每件事都做到A++,有時候媽媽放輕鬆,有時候降低一點點標準,反而迎來自己的A級人生。
教養之路總有些迷思,擔心小孩沒有天賦、功課不夠好、才藝學太少、個子不夠高……。不論是大事小事都攬在自己的身上,壓力當然也就不會小。帶孩子是一場積分賽,而不是淘汰賽,不會因為妳一次沒做好就出大事情,相對的,正確的事情做得多,孩子自然也就能成長。
當妳把孩子視為生活的唯一重心,每天緊緊盯牢著孩子,不僅讓妳精力透支,對於孩子也是一種壓力。想想看,如果有人一天二十四小時盯著妳看,妳會不會覺得不自在,其實孩子也是如此。沒有人可以二十四小時工作,連媽媽也需要有喘口氣的時間,這不僅僅是讓媽媽休息,也是緩和親子關係的絕佳辦法。
在情感上,媽媽和孩子的情緒是相連結的,當媽媽感到壓力和沮喪時,孩子很自然也會有同樣感受。如果妳每天總是皺著眉頭,孩子同樣也很難開心起來,但由於孩子抗壓性尚未成熟,自然也就很容易鬧脾氣,不是嗎?對自己好一點,讓自己有喘口氣的時間,也才能好好地重振精神,帶孩子也才會更加輕鬆,不是嗎?
教養放輕鬆,不是一種偷懶,而是一種智慧。我們可以從三個方式來引導孩子:
(一)保護技巧
我們常常緊盯在孩子後面,深怕孩子跌倒受傷。這在四歲以前是必須的,但如果五、六歲還依然如此,那可能就有問題了。與其不停地保護孩子、替孩子擔心受怕,還不如帶孩子去練習騎腳踏車、溜直排輪、體操......等,透過增加孩子的動作協調能力,達到促進孩子自我保護的技巧。
(二) 生活自理
大人是一個矛盾的個體,常常心口不一。由於疼愛孩子,我們願意無私的付出,但又抱怨孩子連一點小事都要別人幫忙。當妳幫孩子所有日常生活的小事都做好,孩子連練習的機會也沒有,又如何可以自己想辦法做一件大事呢?責任感不是用嘴說的,而是靠手做的,讓孩子先從生活自理開始動手,等到熟練自然不用讓妳擔心。
(三) 尋找幫手
在生活上總會有突發狀況,因此一定要事先找好幫手,不論是親戚、朋友、同事都是好資源。不要覺得自己沒有親自照護孩子,就不是好媽媽。當妳正要接孩子下課卻有急事發生時,妳就會知道即便只要多個二十分鐘差別有多大。預先找好可能的幫手,讓生活可以多一點緩衝,也是保持生活品質的關鍵。
在教養的路上,太多的保護與照顧,不如多一點放手,更能提升孩子的自 理及學習能力。教養放輕鬆,媽媽,其實妳不用有這些煩惱,放手讓孩子動手做才能讓孩子成長得更好喔!
光光老師—孩子的專注力小學堂
https://www.facebook.com/pg/attention104/posts/?ref=page_inte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