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隨著COVID-19 新冠狀肺炎疫情、極端氣候的衝擊,我們今年同時體驗了限水的不便、電力可能短缺、無法出門、停課等多重影響。這些問題讓全球都在關注永續發展的重要性,其中又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 Goals,簡稱SDGs)為全球一致的目標。
台灣在108課綱已開始融入SDGs議題。除了課堂上,我們在生活中,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進行永續學。例如SDGs 目標12「責任消費與生產」,就在談消費者的每次選擇,都將影響未來世界的樣貌。
「你的每一次消費,都在為你想要的世界投票」(Every time you spend money, you're casting a vote for the kind of world you want.)-環保倡議者及作家Anna Lappé
成為一個負責任的消費者、聰明的永續購物,除了將手中的金錢選購物超所值的商品外;更多了解一點你選購的商品,究竟是以破壞環境來生產人類所需的產品,或是可以採用兼顧友善環境、創造多重社會價值的生產方式滿足消費需求。在購物前,不妨和孩子一起來探討以下幾個議題:
1.認識商品上的永續標章
家裡的衛生紙又沒了;停課不停學,孩子在家想要著色繪畫,想買一組色鉛筆。這些用到「木材」的產品,在選購上除了品牌、價格,你有注意過產品本身是否具有「FSC 永續森林認證」嗎?讓我們在購買這些商品時,也可以確保有同等數量的森林被保育下來。
早餐好想來杯奶茶、爸媽來杯熱咖啡,這時候我們可以選擇「公平貿易標章」的商品。花一筆錢,能同時確保友善生產者給予合理價格的保證收購,停止血汗咖啡、友善環境的保護計畫、友善消費者享用來源透明清楚的好產品。
隨著永續消費與生產的觀念越來越興起,除了FSC、公平貿易標章,還有碳足跡標籤、雨林聯盟認證標章、環保標章...等。好鄰居同樂會之前舉辦過的「永續小小店長」場,就曾帶領孩子們一起從超商貨架上認識各類永續標章,還可以進行永續標章的尋寶挑戰。
2.盡量選擇在地的採購
每項產品從生產、運送、再到消費者手上,都是一趟漫長的旅途。過程中可能會產生廢棄物、二氧化碳的排放,造成環境的負擔。因此同樣的商品,如果能夠盡量選擇離自己較近的地方,就可以大大減少運送過程的碳排放,在購物過程同時友善環境。
3.線上購物,也可以盡量一次購足
近期因應防疫措施,減少外出,連購物管道也大多轉型到線上購物。線上購物因為太便利,又不用接觸人群,使得原本集中購物的行為,轉變為零碎式的購買。想到一樣就點開手機下單,想到另一樣再點開手機下單。每一筆訂單都要獨立的紙箱包裝、取件資訊的標籤、運送,無形中也產生更多的廢棄物、碳排放,造成環境的負擔。
不論是日常採購,或是孩子們面臨入學潮、開學潮的採購需求,爸媽可以帶著孩子一起規劃採購清單,思考什麼是真正需要的?哪一種商品可以使用得更久?有沒有能同時滿足需要又友善環境的永續商品?先將想購買的東西放在購物車,再集中一起採購。
消費購物可以探討的永續議題不只上述這些,還有自備環保杯、購物袋的減塑購物;或是多選擇以廢棄物再利用的循環經濟產品等。好鄰居基金會近日推出的《食在幸福的御飯糰》繪本,裡頭就從小朋友最熟悉的御飯糰,從原料採購、製程、物流等,帶領小讀者輕鬆了解永續愛地球的小訣竅。
在日常還有很多永續學,可以讓這堂永續消費課持續延伸下去!
*好康活動說明:即刻起至7/11止,閱讀此篇文章,加入好鄰居基金會官方LINE好友(搜尋@gnfgnf),輸入「會員日」,完成填答任務就有機會抽中OPEN!歡樂文具組,共10名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