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閱讀處方箋」讓孩子童年充滿笑聲(上)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主治醫師、台灣展臂閱讀協會理事長 陳宥達醫師
2022/02/11
閱讀

圖/閱讀處方箋
展臂閱讀支持偏鄉醫療人員在診間開立,
於健康檢查時提供高風險家庭適齡繪本、共讀方法以及連結社區育兒資源,
如圖書館、親子館、博物館、超商兒童閱覽室等。
(台灣展臂閱讀協會提供)



台灣正面臨閱讀力落差

最新「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簡稱PISA)報告指出,台灣國中小學生的閱讀呈現M型化,雖然在全球閱讀排名有所進步(第17名),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在高成就學生倍增情況下,低成就學生卻同時增加2.2%,僅12%的低社經學生獲得高成就成績,高、低成就學生測驗分數竟差了89分之多! 閱讀「高低差」比日本、香港、南韓還高,因此台灣目前正面臨學生閱讀力M型化情況。

 

3千萬個字的差距-醫療與教育必須在人生起跑點平等

兒童大腦在3歲完成80%的發展,在這出生後的黃金1000天,促進孩童語言發展極為重要,對孩子未來在學校與生活有長期影響。 早在1995年科學家Betty Hart 和Todd Risley研究不同社會經濟水平家庭,發現孩子在成長時期接觸到的單詞數量大不相同。高社經家庭的孩子比低社經家庭兒童多聽到了3200萬個字。研究指出從出生後的語言獲得機會不平等,導致兒童進入幼兒園時語言能力有顯著差異,並直接影響後續入學後表現。2017年的研究則是運用說話計步器新技術,以自動化收錄 329個家庭的孩童語言環境數據分析,結果與當初的3200 萬字差距結果相似。2018年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結合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來追蹤兒童在共讀時的大腦反應,發現有更多“日常對話Conversational turns”的兒童,其腦部活躍程度與語言分數較高。

 

為什麼開立閱讀處方?

PISA報告還指出全世界兒童曾接受過2年學前教育,其在15歲時的閱讀能力比未受學前教育者高出45分,這證明了愈早開始學前教育對未來閱讀表現愈好! 父母是孩子人生第一位也是最重要的老師,然而要翻轉弱勢家庭的未來,需要跨團隊合作,其中包含讓醫療人員在國民健康署所提供的學齡前7次免費兒童健康檢查的機會中,運用兒童發展的專業知識來參與閱讀素養推動。

當我們生病身體不舒服時去看醫生,經過專業評估後拿醫師的處方箋可以去藥局領藥把病治好。那什麼是「閱讀處方箋」呢? 閱讀處方是一種促進兒童健康發展的預防醫學,也就是說在孩子還沒生病(發展遲緩)時,就給予足夠後天訓練,避免因為過度保護導致後天刺激不足而影響兒童發展。藉由專業醫療人員提供家長育兒知識,如規律陪伴孩子共讀,來減少危險因子(暴力、忽略、家庭功能失常)、增進保護因子(共讀、遊戲、關愛),促進兒童發展軌跡(Developmental Trajectory)往正向發展,在孩子還沒進入到遲緩階段就達到預防的效果,所以親子共讀是落實「預防勝於治療」,是有溫度的預防醫學!

 

如何開立閱讀處方?

閱讀處方是根據醫療人員運用童書當工具來觀察兒童行為,以及詢問平常親子互動的方式等評估後開立的。依照每個家庭的社經狀況、文化背景、母親過去生產前、中、產後狀況、每次回診評估兒童發展等資料,我們可以為每次回診的學齡前家庭提供個別化的閱讀處方建議。

舉例來說,我們在診間常問: 「每周與孩子共讀幾次(頻率)」、「家中是否有童書(資源)」、「平常和孩子最常做的活動 (親子互動)」依據兒童閱讀行為與兒童發展里程,醫療人員在診間為孩子打開童書的當下,會依照兒童的反應來提供引導式親子共讀衛教,讓家長知道兒童的行為是否符合該年齡發展,我們有哪些策略來因應這些行為。

各年齡兒童閱讀行為發展與評估


  • 4個月兒童:會打開手掌拍書
    【評估方式】
    ★讓寳寳觸碰書籍探索,觀察抓握能力。
    ★選擇洗澡書/布書/厚紙板書、小尺寸書籍。

  • 1歲兒童:喜歡伸出一根手指頭指東西、會把顛倒的書轉正、有意義說第一個字
    【評估方式】
    ★問「OO在哪裡?」 讓孩子指。
    ★故意拿反的書給孩子,問前幾頁的圖片,讓孩子找看看,熟悉閱讀流程。 

  • 1.5歲兒童:開始會一次翻一頁的厚紙板書、說單字的量提升
    【評估方式】
    ★不一定照書的順序,隨著孩子的興趣,對哪一頁有興趣,就看哪一頁。
    ★指著圖片問「這是什麼?」讓孩子回答。

  • 2歲兒童:反覆要求看同一本書,喜歡抓握蠟筆來回畫線,開始學說句子而且會說"不"。
    【評估方式】
    ★讓孩子說出故事中熟悉的一段句子並問「接下來發生什麼事情?」或「圖片上的OO在做什麼? 」讓孩子回答。
    ★在孩子熟悉的故事中,故意說錯,讓孩子糾正。
    ★提供蠟筆讓孩子塗鴉。

  • 3歲兒童:有更長的專注力,理解更複雜的故事,開始用三根手指頭拿筆、能一次翻一頁的紙頁書、開始說幾個句子組成短故事。
    【評估方式】
    ★換孩子說故事,家長當提問者,多推理、分類、數數和比較(大小、輕重、高矮、長短、顏色、形狀等)。
    ★提供合適的空間與文具讓孩子將繪本圖片模仿畫出。       

📖參考資料:台灣展臂閱讀協會-學齡前親子共讀衛教單張

 

5R塑造孩子健康成長環境

美國兒科醫學會(AAP)兒童發展與行為醫師一直以來致力於以腦科學影像觀察嬰幼兒腦部發展,他們建議父母可以從寶寶出生後就開始為他們營造充滿支持、具有適當外界刺激的環境,來促進寶寶健康發展並為日後學習歷程奠立良好基礎。以下是關於「5R兒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 Read共讀: 讓共讀變成家中每日有趣的活動。

  • Rhyme韻律: 用韻律遊戲、對話、唱歌和擁抱來陪伴孩子每一天。

  • Routine規律: 讓吃飯、遊戲和睡覺等作息規律,孩子可以預期接下來要做的事情,以便建立好習慣。

  • Reward鼓勵: 當孩子做對了,要適時獎勵與稱讚來正增強孩子的行為。

  • Relationship建立關係: 與孩子互動過程持續建立互惠、養育、有意義及持續不斷的關係。

 

家醫偵探_陳宥達醫師

https://reurl.cc/0xxly9

台灣展臂閱讀協會

https://www.facebook.com/readthrough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