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主治醫師、台灣展臂閱讀協會理事長 陳宥達醫師
423是世界閱讀日,孩子的大腦在6歲完成95%的發展,因此親子共讀對學齡前兒童發展相當重要。在數位化的時代,閱讀是一個相對容易被忽視的活動。因此,當父母了解孩子們的閱讀行為時,更能使用適合的方式陪伴孩子們一起閱讀。
藉由繪本共讀不僅可以促進孩子的認知、語言和社交等能力,在停頓與問答之中,家長可以激發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這些都是孩子們日後發展所必需的。
親子共讀時,不僅是學習的過程,更是與孩子們建立情感聯繫的機會,父母可以與孩子們一起探索新世界,分享對於故事情節的感受,讓孩子們更好地理解情感和價值觀。
利用423世界閱讀日的好機會,為孩子們打開書本,一起享受閱讀的樂趣吧!這不僅是對孩子們的投資,更是對父母和家庭的投資,在世界閱讀日這一天,一起展開這個重要的閱讀旅程吧!
【分齡兒童閱讀行為,共讀參考】
【0 - 12 個月的兒童閱讀行為】
👉 伸手去拿書 : 家長可以讓寶寶抓書探索,觀察抓握能力,選擇洗澡書/布書/厚紙板書(小尺寸)。
👉 把書放在嘴裡 : 指物命名,讓寶寶注意力轉移到圖片。
👉 坐不太穩 : 抱在腿上共讀。
👉 用肢體動作和”寶寶語”表達 : 用語言回應孩子的動作,在日常生活多說話,觀察寶寶理解的程度。
【 12 - 18 個月的兒童閱讀行為】
👉 捧著書 : 選擇厚紙板書讓孩子操控,觀察行為。
👉 一次翻好幾頁厚紙板書:隨著孩子的興趣,對哪頁有興趣,就看哪一頁。
👉 將倒的書轉正:故意拿反的給孩子看,問前幾頁的圖片,讓孩子找找看。
👉 對圖片有反應,喜歡用手指到處指 : 問東西在哪?讓孩子指。
👉 模仿父母的聲音 : 可以用唱歌、押韻的文字,讓孩子學習大人說話。
【18-24個月的兒童閱讀行為】
👉 一次翻一頁厚紙板書 : 可以讓孩子試著自己翻下一頁。
👉 拿著書走來走去 : 即便孩子專注力不長,也沒有關係。
👉 對熟悉的故事有預測力 : 試著提問或繼續故事內容,讓孩子把注意集中回到書本。
👉 單字量暴增 : 與孩子玩填空遊戲,故意暫停讓孩子回答,或指著圖片問“這是什麼?”來引導孩子回答。
👉 說話以電報式語言telegraphic speech(句子不完整/意義常常模糊不清/將單詞組合成簡單的句) : 複述繪本上的句子,讓孩子模仿延伸孩子的話。
【24-36個月的兒童閱讀行為】
👉 一次翻好幾頁紙頁書 : 提供紙頁書,讓孩子翻下一頁。
👉 會說 “不”,當跳頁時會表達抗議 : 故意說錯,讓孩子糾正。
👉 開始將圖片與文字連結 : 指文字說名稱,如日常生活常見的街道標誌、超市的水果。
👉 反覆要求看同一本書 : 讓孩子說出故事中熟悉的一段句子問“接下來發生什麼事情? ”,或問”圖片上的OO在做什麼”讓孩子說。
【3歲以上的兒童閱讀行為】
👉 有更長的專注力 : 換孩子說故事,自己當提問者。
👉 理解更複雜的故事 : 多推理、分類、數數和比較(大小、 輕重、高矮、長短、顏色、形狀等)。
👉 嘗試語法說句子 : 回答/延伸孩子的問題,可以指書上 的文字念,逐漸建立句型文法。
👉 喜歡塗鴉 : 提供合適的空間與文具讓孩子發揮 將繪本圖片模仿畫出。